老衰死:好好告別,迎接老去、沒有痛苦的「自然善終」!

作者: NHK特別採訪小組

 

日本權威外科醫師:

我思考如何逃過死亡 超過 30年!

石飛醫師過去曾是日本國內

首屈一指的血管外科醫生,

曾擔任東京濟生會中央醫院的副院長,

曾被評選為日本百大名醫之一。

病患多的時候,

有時一年可以進行超過 500件手術,

他認為,和疾病持續搏鬥就是醫生的使命。

 

「很難想像我有辦法

像這樣談論自然照護的平靜之處,

以前我可是被學弟說成

連感冒都想用手術切除治好的人,

如今回想起來真的很可笑,

那個時候的我真的打從心底認為只要動手術,

就能治好任何疾病。

過去的我認為

『死亡就是人生的輸家』,

內心只想拯救病患,

甚至在思考如何逃過死亡,

這麼一想就想了超過三十年。」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他發現:不管醫療多進步

終究無法抵抗「老衰」

然而,面對疾病,

他開始發現有個無論醫療如何進步

都無法抗衡的存在,那就是「老衰」。

石飛醫師:

「在手術台上感到極限的次數變多了,

無法治療的患者數量,

或是幫八十幾歲的患者進行癌症手術,

也開始出現

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動刀等狀況越來越多,

現在想起雖是理所當然,

不過當時的我卻是被迫接受。

面對人體的年老體衰,

醫療行為到底可以進行到什麼程度?

到底該奮鬥到什麼時候?

其實那時的我已經有了這個疑惑。」

 

之後到英國休假 參觀醫院

成為他 改變人生觀的起點!

就在此時,利用休假前往英國的石飛醫師

經歷了一場改變他人生觀的邂逅,

他去參觀了全世界第一個

進行安寧照護的「聖克里斯多福醫院」。

 

在那裡,癌末病患不是 在接受手術

而是盡情地 做自己想做的事!

「那裡,一邊幫那些癌症末期、

時日無多的人們消除疼痛接受緩和醫療,

一邊讓他們靜靜地畫圖、

念書、彈鋼琴、抽雪茄……

讓他們過著最有人味的生活。

在我看來,每個患者都做著自己想做的事,

度過意義非凡的最後時光。

反觀自己仍然持續對那些年事已高、

痊癒機會渺茫的癌末患者說

『不治好不行,加油吧!』然後動手術,

在最後甚至還使用各種藥物,

即使當事者苦不堪言,但還是努力奮鬥著……。

原來有另一個

和我長年的醫療價值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就在那個地方。」

 

安寧照護(Hospice)的創始者,

西西里桑德斯(Dame Cicely Saunders)女士,

曾經針對看護的哲學留下這麼一句了不起的話。

 

「Not doing, but being.

(不必再做任何事,只要陪在身邊就好)」

石飛醫師從桑德斯女士身上,

學到為了維持患者的尊嚴,

醫療從事者應該更加努力思考

真正必須重視的東西是什麼。

 

之後,石飛醫師 離開原醫院

常駐在醫生不足的 蘆花安養院

在那之後,石飛醫師離開原本任職的醫院,

來到了因為醫生不足而苦惱的蘆花安養院,

擔任常駐醫生,

同時他也開始伴隨著

逐漸衰老的入住者們

一起走完最後的時光。

 

「在來到這裡之前動過手術,

好不容易保住性命的患者們,

我覺得必須好好面對並思考

如何才能支持他們走到人生最後。

人總有一天會死,當沒有辦法繼續活下去時,

就需要有人好好地支持我們。

必須仔細地、慢慢地一邊前進,

一邊思考才行,所以我真的覺得,

我能來到蘆花安養院真是太好了。」

(中略)

 

後來,越來越多人

到蘆花安養院「善終」

2004年石飛醫師剛到蘆花安養院時,

就如圖表三一樣,

在醫院死亡的入住者有 7人,

隔年 2005年有 15人。

另一方面,在安養院裡接受照護的人數為0,

2005年只有 3人,人數極少。

直到 4年後的 2009年,

在安養院裡去世的人(接受照護的人)

每年都增加到 15人以上,

在醫院死亡的人數變得非常少,

而且這個現象一直延續到現在。

 

(圖片提供:三采文化)

 

溝通和討論,

才是自然善終的最好方法

在這四年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實是以石飛醫師為中心,

針對「如何迎向人生最後一刻」這個問題,

讓入住者家屬和蘆花安養院的醫護人員們

一起召開討論會,進行徹底的溝通。

 

討論會主題是「無法由口攝取食物時該怎麼做」,

病患家屬、醫護人員,還有石飛醫師,

都把他們的真心話全部說出來討論。

幾乎所有家屬都希望如果可以的話,

不要讓家人接上胃造廔管,

讓他們在蘆花安養院度過餘生,

而醫護人員和石飛醫師也是同樣的想法。


 
 

 

現在,蘆花安養院裡的家屬和醫護人員

就像是日常對話一般,

討論著最後一刻應該怎麼走,

這在安養院成立初期是完全想像不到的變化,

當時頂多是在入住時確認一下

「遇上緊急情況時想怎麼做?」而已。

 

經過討論,越來越多人在思考

如何讓家人「善終」

大家經過不斷地反覆討論,

照護方式就從只關注臨終那一刻的「點」,

轉變成從入住開始一直延伸到最後的「線」。

漸漸的,每天都有人積極討論著想在什麼地方、

用什麼方式讓家人善終。

根據石飛醫師的說法,

他再次深刻感覺到

互相交換彼此對「死亡」的想法,是多麼重要。

 

「我瞭解到正確溝通,

不含糊其詞這件事有多麼重要。

一直假裝忽視終究會來臨的『死亡』,

到最後只會讓自己手足無措,

既然如此,不如在臨終前天天互相討論、思考,

參考其他人的情況效果更好。

我覺得這間安養院最好的地方,

就是能做到這一點。」

 

本文摘自《老衰死》

作者: NHK特別採訪小組

出版社:三采

其他分享工具: